数计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修订)
根据工程教育和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要求,依据学校和学院制定的面向产出系列评价文件,结合学院本科专业实际,特制定数计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责任机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持续改进工作的领导机构,改进责任人为教学副院长。具体工作的实施分别由培养目标合理性与达成情况评价小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小组、课程体系合理性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小组完成。
工作职责:确定持续改进工作思路,制定持续改进工作方案,部署、协调、指导持续改进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持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定期督查持续改进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决策重大事项,确保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有序进行。
二、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关系框架
本专业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根据外部和内部评价,制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机制、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分别对培养目标合理性、课程体系合理性、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实现各环节的持续改进。本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关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数计学院本科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关系框架
1.内部评价机制
内部评价聚焦毕业要求,主要由两个核心机制组成,分别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包括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环节监控、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等。教学环节监控机制包括教学大纲制定和修订实施办法、课程学业跟踪与形成性评价实施办法和?#20843;查四评、两专一究?#25945;学质量日常工作机制。其中,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为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提供有效的支撑,教学环节监控机制为课程目标达成提供有效的评价数据。
2.外部评价机制
外部评价聚焦培养目标,包括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其中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涉及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其中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为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三、评价结果持续改进的收集、分析、反馈渠道
培养目标评价、毕业要求评价、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课程目标评价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小组把结果反馈到相关渠道,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并留存,作为下一周期改进的依据。表1给出评价结果持续改进的负责角色、反馈渠道、改进内容和形成的文档等。
表1.评价结果持续改进的角色、反馈渠道、改进内容、形成的文档
评价类别 |
负责角色 |
反馈渠道 |
持续改进内容 |
改进周期 |
形成的文档 |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 |
评价小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学生工作委员会 |
教学指导委员会 责任人:教学副院长 |
培养目标 |
与培养方案修订一致 |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过程记录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报告 |
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
评价小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学生工作委员会 |
教学指导委员会 责任人:教学副院长 |
毕业要求 |
2-4年 |
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过程记录 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 |
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 |
评价小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 |
教学指导委员会 责任人:教学副院长 |
课程体系设置 |
与培养方案修订一致 |
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过程记录 课程体系合性评价报告 |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
评价小组: 课程组组长、任课教师 |
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 责任人:教学副院长 |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程组师资等 |
开课学期 |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报告 |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
评价小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课程负责人、教学秘书、学生工作委员会 |
教学指导委员会 责任人:教学副院长 |
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 |
每届毕业生 |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过程记录 毕业要求达成调研报告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报告 |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 |
评价小组: 教学督导、学院领导 |
教学指导委员会 责任人:教学副院长 |
教学质量、强化师资、保障制度和监控措施等 |
每学年 |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四、持续改进跟进措施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工作周期为每2-4年进行一次或与培养方案修订周期一致。每次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前需要参考前期搜集及反馈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评价结果材料和反馈信息。对于改进后的培养方案需由各评价小组组织相关内外部专家、教师等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进行等再评价,并在新的培养方案实施后不定期进行跟踪评价。
课程目标的持续改进周期为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对于教学环节的持续改进,由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小组依据《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分析报告》和反馈意见,督促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教学文件的修订,并跟踪改进效果。
五、基本术语
教学质量:以学生的预期能力是否达成为参照的质量。
持续改进:为了使学生达到预期能力要求,通过评价、发现弱点、进行改进,再评价、再发现弱点、再进行改进的持续循环模式,使得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计算机类专业主要教学环节: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教学、课程考核、实验、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
数学类专业主要教学环节: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教学、课程考核、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
附件:关于印发《数计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